一个新旧融合的国际设计新地标,在城市副中心正式亮相。 11月23日,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场地项目迎来了封顶和围合的关键节点。
北京国际设计周于2009年首次举办,现已成为北京一年一度的重要国际文化盛会。但是,以往的精品店和每年设计的新品都缺乏集中展示空间。为促进非首都功能的放松,北京决定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北京国际设计周常设场地将落户于此,由原北泡轻钢厂夹芯板车间改造而成。
夹芯板车间是1999年建成的单层老厂房,主要用于生产压型钢板、夹芯板等建筑材料。 20年后,厂房外墙和屋顶已经损坏严重,锈蚀严重,但厂房内的钢构件却具有典型的工业特征。如何处理新旧关系?设计团队遵循“不拆真、不造旧”的理念,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内部空间结构。工业风的钢梁和钢柱特别暴露,保留了旧工业的记忆。同时通过结构加固、增加空间夹层等,满足未来的使用功能。
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场地项目负责人向虎介绍,改造后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地上三层而地下一层的结构是张家湾设计小镇地区最大的改造工程。由于厂房结构从一层增加到三层,钢结构的跨度也从过去的6米增加到最大24米。根据荷载要求,项目组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原有的主框架结构。为保持建筑骨架,使其更加“坚固”,项目组制定了“顺序拆除-工厂加工-框架改造”的主体结构加固方案,在原有框架结构中采用“I”型钢梁被一一替换。型材拆下送厂后,加工改造为“王”钢梁,保证框架结构能起到更牢固的支撑作用。
保留老工业的记忆,建筑东、北立面还有红砖幕墙,由6.20000块手工黏土砖组成,每块手工黏土砖长280毫米, 50 毫米宽和 50 毫米高。光影之下,红砖幕墙仿佛从旧时光而来,既与北炮轻钢厂现有的红砖建筑相呼应,也表达了对张家湾工业历史的尊重。 “每一块粘土砖都是由工人手工打造,接缝严格对齐,精度必须控制在0.5mm以内。”相虎笑着说,这样的手艺,只有拥有20多年经验的老工人才能做到,“真是十之八九,淘汰好几批人,才能找到称职的老师。”
慢慢来二手钢构厂房,努力工作。 28天,师傅们以工匠的态度,将粘土砖一块一块地砌好。一个人每天只能建造大约 2.5 平方米。 “只有原生态的工艺,才是对过去传统最好的纪念和传承。”湘湖说。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场地项目也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一台热泵机组和150多根管道成为建筑内部能源供应的“生命线”。冬暖夏凉,能耗低。
据了解二手钢构厂房,北炮轻钢厂将分三期建设。一期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场地项目,计划于2022年4月全面竣工;二期位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场地北侧,为老厂区配套建筑。改造后将用作办公和商业用途;三期还将建设下沉广场,融入毯式街区整体规划。
整厂建成后,将提供会议论坛、展览收藏、展览展示等服务。设计周期间,这里将建成最大的户外展览场地;以设计为主题的活动将每天进行,使张家湾设计城成为北京新的文化地标。 (赵莹莹)